今天我爸隔壁床的好心大陸東北大姑娘與我們說些交流的話,得知她的老公之前中風時,除了四處找醫院做復健外,最後還到了榮院。當時她老公還有投了不少的醫療險,所以到了醫院及榮院都有請外籍的看護。而她老公在過世的前一年,她自己顧了一年,最後覺得吃不消,所以又把她老公送去榮院,並請了個外籍看護來看護她的老公。但由於她老公年歲老矣,加上又有高血壓、心律不整及糖尿病等等的原因,在某一個夜晚安然的離開了人世,但外勞卻不知道,還是榮院自行發現的。

  因此在東北大姑娘了解了我老爸的狀況後,她個人認為,我爸應該要送到榮院。因為她覺得我跟我媽或是請外勞一定無法看好我老爸的,因為我爸也有高血壓及心律不整的毛病。而且她覺得照顧一個人一定會煩,不管是自己家人也好,看護也好,遲早有一天會讓我老爸的屁股爛掉。但是送去榮院就不同,因為護士基於職責,一定會每天勤於巡視。就算無法二十四小時時時監控,但是時間到了一定會來探視一下。


  而其他各房的人家我媽也有多方打聽,幾乎都是像我家這般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的可憐人家。倒不是人家真的沒有什麼積畜,只是近年台灣的經濟早就不如以往,很多人都是在中年失業。你或許說再找一份工作不就得了,但是找得到工作,還有可能賺得三萬、四萬嗎?我看能賺個二萬初頭應該就很偷笑了。更何況如果自己又身染重症,有公司會想給你個機會嗎?就算肯,也有可能是到鐵血工廠,把自己逼入死胡同。


  於是乎大家都想找個省錢又能解決情人問題的方案,所以就四處與我媽一樣的到處打聽。而榮總的護理人員各各都不是省油的燈,有諸多的參考方案給大家參考。病房的左鄰右舍在悄有閒暇之時,就互相給個照應,答案幾乎都是選擇到榮家。


  大家彼此都覺得去榮家總比回家好,為什麼?至少家屬有最最基本的基礎保障,有什麼重大病症還能再轉回榮總。因此大家在有此共識之下,往往第一選擇都是去榮院。或許去榮院的路不是那麼方便,但是為了家人的健康基礎保障,我想這也是不得不的選擇。看似好像做家屬的人很狠心,其實何嘗不是為了自己心愛的家人做得最悲微的考量?


  至於帶回家照顧大多數的人都以為不妥,為什麼?重點是,目前病患的狀況是無法言語,沒有任何思想與外界溝通。如果他真的有什麼病痛,想也無法自主表達,完全皆只能靠醫護人員去猜測及用儀器去測量來發掘。此時除了一直去排床外,僅能去榮院,每十四天自付,每十四天健保來去維持病患最基本的健康需求。否則到時在家有個三長兩短,有誰要負起這個責任?不要說病人年紀大等等的風涼話,最起碼要他們能得到最有尊嚴的到生命終點站才是重點,不是嗎?


 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不同的考量,也有各家庭不同的難處,不是每個方案都適合每個家庭。有錢人有錢人家庭的運作方式,沒有錢的人也有沒有人家的運作方式。有的有錢人家對自己的家人的作法也跟其他有錢人的作法不同。不能樣樣都彼此能夠套用。多方收集資料再做全盤的考量,才能對自己的家屬做出最好的選擇,您說是吧?

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曹托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